1. 不色宅男网首页
  2. 流言蜚语
  3. 家家的经

【家庭plus】〈身口意三业〉每口饭都是供养

【家庭plus】〈身口意三业〉每口饭都是供养图/陈佳蕙

文/吕政达

跟法师吃斋饭,常常拿着筷子就要开动,却见法师庄严地做「开饭祷」,赶快停住,和法师一起喃喃念着:「供养佛,供养法,供养僧,供养天地万物。」

有时也和基督教的朋友吃饭,也是自己端起饭碗就要吃了,方见有人开始做餐前的祷告,这餐饭,或者说每餐饭,对信徒来说,都是神的赐给。

我初时觉得不惯,因为从小没有培养成这种习惯,觉得吃时就是进到自己的肚子里,变成了养分而已,为什么得要去感谢这个、感谢那个,也从来不能理解,一碗饭、一盘菜肴,为什么就是供养?

年纪稍长后,渐渐地了解到,个体和整个社会的连结,就算是一口食物,也要感谢无数我不认识的人的辛劳,感恩神明所眷顾的这个地球的赐予。

从而读到作家陈之藩在〈谢天〉里提到的情节:「在小时候,每当冬夜,我们一大家人围个大圆桌吃饭。我总是坐在祖母身旁,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:『老天爷赏我们家饱饭吃,记住,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,要是糟蹋粮食,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。』」

一口饭得来多么的不易,一口饭,隐藏着多少的回忆,是多少因缘的凑合,一粒米才能从秋收的土地进到我们的嘴里。

基督教的谢饭祷告,起源自犹太教的传统,〈申命记〉里有条诫命:「你喫得饱足、就要称颂耶和华你的神、因他将那美地(迦南地)赐给你了。」

每种食物都值得祷告和供养,我就很喜欢犹太教喝葡萄酒前的祷告词:「主我们的神,天地的主,祢是应当称颂的,因为祢创造了葡萄。」在基督教,这就是「祝谢」。感觉一切的食物,都是神的礼物。

那部《不丹是教室》的影片里,早晨在村子外唱歌的女孩如此形容供养:「供养就是献给众生,山里的动物、神明和灵魂。我想像黑颈鹤一样地歌唱,牠们歌唱从不在乎谁在听,或是在想什么,牠们歌唱,就只是敬献。」

这样来设想一粒米吧,一粒米也从来不在乎被谁吃下肚,却就是农夫或者土地对众生的供养。我们的供养就是回报以感恩的心意,好好地吃,也不浪费土地的粮食。相传日本曹洞宗的创办人永平道元禅师曾遇见过阿育王的厨师,他感受到厨师的料理之心,也是一份修道的心,从此专研粥饭之道,写下了五千言的《典座教训》。禅宗说:「首座调性,典座调命」。我们的性命,就是得以如此地被供养着。

将自己吃进的每一口当做供养,好处就是惜福不浪费,实实在在地用我们所吃的,感受到我们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