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不色宅男网首页
  2. 流言蜚语
  3. 神秘花园

【神祕花园】〈婚姻幸福学〉他的疏离冷漠 其实是一种假象

文/谘商心理师 张璇

对有些人来说,处理人际争端的唯一方式就是疏离、冷漠,或是断绝关係。当冲突发展到一个程度令他们感到难以忍受时,很可能就会断开连结,或是在情感和精神上貌合神离,也许是换个新话题、藉由滑手机停止交谈,或是不说话、简讯已读不回,甚至消失神隐。即使一直住在同一个房子里共同生活,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配合、顺从,但是在情感和精神上,可能早已与另一半同床异梦。

在婚姻关係中,「一追一逃(追讨者─距离者)」的怨偶模式很常见;「追逐者」总是不断抱怨缺乏连结,而「距离者」则儘可能迴避连结,不断逃开或防卫。选择在关係中当个「距离者」,有时是因为感到自己在婚姻中十分无力,认为自己的配偶掌握了家中所有的权力,与这样一个强势配偶一起生活,很难保有自己的个性、没办法做自己,因此开始孤立自我,表现出一副不需要别人陪伴的样子,往往看起来十分独立,其实是一种假象。因为当他们真正想与人靠近时,会感到非常缺乏安全感。虽然「追逐者」和「距离者」看起来有很大的差异,其实对于亲密关係的基本需求是相同的,也都非常容易焦虑,只是「距离者」习惯以距离感来保持人际关係的平衡。

【幸福处方籤】釐清惯性疏离的源头 练习表达保持良性沟通

「距离者」多半认为自己选择「疏离」的举动利大于弊,至少意见不合时可以减少纷争,但其实长期的情感疏离所製造的焦虑,往往远大于所减轻的焦虑,不仅可能激怒对方、触发情绪化反应,也常使互动变得表面,不但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因为忽视问题的存在累积更多负面情绪。

如果在婚姻关係中你已变成了「距离者」,但愿意做些改变,可能要先看清造成自己「惯性疏离」的焦虑根源是甚么?是不是依循了原生家庭中的亲子经验?或是複製了父母处理冲突的模式?除此之外,也可以想一想:当面对比较情绪化、予取予求、霸道强势的同事或友人时,是不是也都会很想逃开或迴避?

害怕因关係太紧密而不被尊重、失去自我,不一定要选择疏离或筑墙的方式。即使面对关係压力时所出现的疏离反应已是一种习惯性的人际模式,还是可以试着在焦虑、压力情境中保持冷静,不随伴侣的情绪起舞。伴侣关係是对等的,不需要一烦就逃,不刻意讨好、屈从,也不放弃沟通,这样的过程虽有一定的难度,但更多留意自己面对情绪压力时的反应模式,并持续练习由「迴避冲突」走向多一点有意义的表达和连结,转得太紧的关係螺丝才可能渐渐有些鬆动。

(写信给张璇:leohome1971@yahoo.com.tw)